第九十七章 来自朱啉的羡慕!(求首订)

未名湖石舫。

从李长河和朱啉走后没多久,文学聚会里的同学也忽然间失去了热情了。

一来,是李长河讲述的东西,给了他们很大的冲击。

毕竟在这之前,他们真的只是单纯的讨论文学作品,赞美里面的美好,批判里面的丑恶。

他们一直觉得自己的文学鉴赏路线没有错,但是现在李长河却告诉了他们,文字的欺骗性。

这种观念的冲击,让很多人都在心里回味。

再一个就是文学会里的女同学,也在消化着朱啉带来的震撼。

即便是抛开张韵岚这种有主动性的,事实上其他的一些女同学,对李长河往往也是存在着敬佩和崇拜等情感的。

然后现在在见了朱啉之后,有些东西莫名的被击碎。

朱啉身上那种雍容华贵的气质,那一身精致高雅的打扮,都让她们觉得自己的落后。

女人不管什么时代,都是有攀比心的,但是在朱啉面前,她们有一种自惭形秽的感觉。

总而言之,种种原因之下,文学会的同学,兴致一下就提不起来了。

陈建功见状,也只能心底无奈的叹了口气,然后匆匆的选择了结束。

回去的路上,王晓平看着张韵岚,数度欲言又止。

最后,还是忍不住的开口说道:“韵岚,我看不行就算了吧。”

“他今天讲徐志摩,也许是有深意的。”

别人听徐志摩或许是在听李长河讲故事。

王晓平听李长河讲的徐志摩,总觉得李长河是在意有所指。

“哎呀,你想哪里去了,我都说了,我就是单纯的想让他帮我指点一下稿子,你们怎么都乱想呢。”

“算了,以后大不了不找他指点了,这再传下去,我都没法做人了。”

张韵岚这时候故作无奈的说到,然后脚步匆匆的径自离开。

王晓平看着对方快步疾驰的背影,叹了口气。

希望你说到做到。

与此同时,李长河他们先是在北大的一些老建筑面前留下了合照。

随后,一群人又溜达着出了北大,来到了颐和园,买票走了进去。

既然有了相机,当然得多找些地方拍照啊。

万寿山,重翠亭

走到了重翠亭里面,李长河和朱啉停了下来。

去年八月份,两个人在重翠亭定情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老陶,来这给我们俩拍一张!”

李长河回头冲着陶海肃喊道。

陶海肃抱着相机走了过来,好奇的看了一圈。

“长河,咱们不如去山顶智慧海取景多好啊”

他们前面已经拍了很多了,老陶心里算着相机里面胶卷底片的数量。

“老陶,别的地可以不拍,但是重翠亭是一定要拍的。”

李长河微笑着冲着陶海肃说道。

陶海肃诧异的看了李长河一眼,随后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行,伱们两个站好。”

老陶慢慢调整着焦距,然后身子缓缓的后退着。

而朱啉这时候则是主动挽起了李长河的胳膊,然后脑袋微微侧头,贴在了李长河的肩头。

前面的拍照,朱啉都没有这么亲密的举动,不过在重翠亭这种有特殊意义的地方,她还是大胆了。

“来,微笑”

“咔嚓”

一道闪光灯亮起,李长河和朱啉的合照留在了胶片上面。

“怎么,这地对你们俩有特殊意义?”

收起相机,陶海肃这才笑着问道。

“去年八月,我在这跟她表白的。”

李长河这时候冲着陶海肃说道。

旁边的海文忽然记起来问道:“是不是就是我们遇到的那天?”

他就是去年八月在北大门口,跟李长河和朱啉偶遇的。

“没错!”

李长河点点头,就是跟海文相遇的那天。

“嚯,果不其然,那天是个好日子啊”

海文哈哈大笑着说道。

那天对他来说也是个好日子,因为那天李长河告诉了他要高考的信息。

“要我说朱啉同学,当时你就不能痛痛快快的答应他,你看现在把他给美的,天天在我们宿舍夸你。”

“当时就得多考验一下他的革命诚心才行!”

一旁的刘伟笑着开口说道,他们已经知道朱啉现在是医科院的学生,所以在对她的称呼上,都是加上同学二字。

“那可不行,你们可不知道,那时候可不是我考验他,是他在考验我。”

“要不是我先开口,他还要装傻充愣的继续拖着呢”

朱啉此时跟李长河的这些同学也熟悉了,笑着揭起了李长河的短。

“什么?”

听到还是朱啉倒追李长河,陶海肃他们都惊呆了。

这么漂亮的姑娘,还主动倒追李长河?

李长河摆摆手:“别听她瞎说,是我追的她,不过那时候我想法多,总想着考上大学再跟她表露心意,结果”

“喔”

几个人大声的在嘴里发出怪叫,臊了李长河一顿。

随后一群人嘻嘻哈哈的继续往山顶走去。

在山顶,老陶又选了个位置,他们几个人来了一张合照。

只不过这一次拍照的人,就换成朱啉了。

朱啉简单的跟老陶学了下怎么用相机,然后给李长河他们几个拍了张合照。

“老陶,等你去冲印的时候,这些照片冲印全都冲印彩色的,钱我来出!”

现在已经有彩色相片了,一种是彩色胶卷,一种是人工上彩,只不过费用很高,技术也算是高端技术,一般人家大部分选照片还是选黑白照片的。

“好!”

陶海肃当即答应了下来。

李长河不差钱,人家两口子想要彩色的相片,他就给整彩色的呗。

北大自己就有冲洗照片的暗房,事实上北大在建国前就有一个艺术社团,最初叫艺术写真联合会,后来改名叫了光社。

名字据说还是当时的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给取的。

“中午头了,咱们下山吧!”

海文这时候提议说道。

万寿山顶的冷风呼呼的刮着,还是吹的有些冷的。

“这样,咱们下山去长征食堂聚餐去吧。”

老陶开口提议说到。

他还是北大伙食改善小组的组长呢。

“行,那就去长征食堂。”

几个人立刻同意了下来。

朱啉这时候冲着李长河好奇的问道:“你们说的那个长征食堂,是不是就是你说的老虎洞那边那个饭馆?”

李长河回家经常跟朱啉分享学校的趣事,长征食堂自然也是提过的。

“对,就是那家!”

李长河点点头。

“这样啊,那中午我请客,我请大家吃饭。”

朱啉随后冲着陶海肃他们笑着说道。

“这,朱啉同学,我们之前都说好了,去长征食堂吃饭大家一起出钱。”

“你今天参与了,大不了让长河出双份就是了。”

陶海肃轻笑着冲着朱啉解释说道。

朱啉摆摆手:“不用,今天我请客,主要是我还有事情想请你们帮忙呢。”

“这顿饭算我请,不算李长河请的。”

“以后在学校里,还得请各位同学帮我照看着他点。”

朱啉笑嘻嘻的说道。

陶海肃等人一下恍然大悟,随即得意的说道:“既然朱啉同学这么说了,那这顿饭我看哥几个是得吃。”

海文也跟着打趣说到:“长河,以后也别怪哥几个,谁让我们吃了朱啉同学的饭呢,这必须得有诚信啊。”

“那是,咱可不兴当群众的叛徒,那是必须给朱啉同学当好眼线,盯着李长河同志的一举一动。”

听着几个同学的打趣,李长河也不恼,乐呵呵的说道:“你们啊,白费力气。”

“咱老李是什么人?”

说着甩了甩衣袖,一股冷风吹到了几个人的脸上。

“感受到了没有,这股拂面而来的风,那就是我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看李长河那一本正经的样子,海文几个面面相觑。

本来还寻思着找到了调侃李长河的乐子,没想到这货是真能说啊。

“好家伙,不愧是作家,这说的话,就是不一样啊!”

“还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这大冷天的寒风让他一句话给整高雅了。”

“哥几个,还等什么,削他啊!”

一群人打打闹闹的下了万寿山,来到了长征食堂。

然后,朱啉掏钱请客,跟上次李长河一样,请陶海肃他们美滋滋的吃了一顿。

等吃完了之后,几个人回了学校,李长河和朱啉则是又骑上了自行车,往家走去。

“你这几个同学,还挺有意思的。”

坐在后座上,朱啉冲着李长河轻声的说道。

李长河点点头:“这些人啊,都是人中龙凤。他们的前途,可比中文系那群人强多了。”

等到明年,上面宣布了改开,以经济发展为国家重心以后,政经系这帮人几乎都会得到了重用。

到时候,他们会充斥到国家经济层面的各行各业,而且作为开拓者,很多人的话语权非常重。

李长河虽然不打算从政,但是他很清楚,未来改开的二十年,你不能纯从商业方向上去考虑问题。

不过中文系的人也有不少厉害的,别的不说,未来这二十年,在互联网没有起来之前,新闻记者绝对是一大杀器啊。

李长河这时候琢磨了起来,八十年代的杂志貌似是很火爆的时代啊。

自己是不是也可以趁机办一份杂志?

在八九十年代,用杂志当喉舌和媒体,还是很有市场的。

“哎,真羡慕你们的大学生活,感觉跟我们学校的生活,完全不一样。”

朱啉这时候坐在后面,忍不住又发出了感慨。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