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必须让女王陛下出场了!

《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全本免费阅读

出了教室,李长河则是直奔北大的图书馆。

这一个多月以来,李长河并没有着急开始自己的计划,反正距离他计划完全展开还早,他要等的那个人还没有来,李长河还有足够的时间来安排。

现在的他,利用开学这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差不多理顺了北大图书馆的各处图书分类。

在这一点上,李长河特别感谢厉以宁老师,因为厉以宁老师私下里传授给他们的第一個技巧,就是如何在图书馆制作读书卡片,寻找需要的图书。

李长河也终于明白,为什么一个从来没有出国留学过的北大老师,未来会成为国内西方经济学的泰山北斗。

原因就在于,厉老师在北大图书馆资料室,待了足足二十年。

这二十年里,除了被劳动的那些日子,其余的时间他一直在北大图书馆资料室。

借此机会他翻阅了里面近乎全部的经济学著作,包括诸多的西方经济学资料,翻译了两百多万字的经济学名著,撰写了数十万字的内部刊物稿件。

直到去年,也就是1977年,因为经济系一位教授的离世,47岁的厉以宁才被擢升到讲师的位置,成为了经济系的一名讲师。

所以李长河他们算起来,是厉以宁的第一批学生。

这完全就是个扫地僧式的人物,只是如今才1978年,刚从“藏经阁”走出来的厉以宁,还未展示他全部的光辉。

不过对于李长河来说,遇到这么一位对图书馆了若指掌的老师,足够了。

可惜的是,前两年因为特殊的原因,北大图书馆的很多善本珍藏被要求发往川蜀,安置在所谓的汉中分馆之中。

如今拨乱反正,一部分善本已经开始往回迁了,但是依然还有很多书籍正在运输的途中。

李长河到了图书馆之后,直接来到了外国阅览室,而这里面有些阅览室此刻早已经人满为患。

今年北大放开了前些年因为特殊原因关闭的外国小说阅览室,里面有许多国外的文学期刊,允许那些普通专业的学生在阅览室内阅览,只是不能外借。

也因此,每天这些外国小说阅览室里面都人山人海满满当当的,都是看那些外国文学小说的。

除此之外,像新闻学,法学,包括李长河他们这种**经济学这些涉密专业的学生,还有额外的特权,就是看一些保密层次更高的涉外资料和期刊。

就像李长河接下来去的西方经济资料室,里面就只限几个特定专业的学生进去。

据说那些绝密级的法学生和新闻学学生,除了资料之外,还能看到很多涉外影像。

甚至听说新闻学专业的学生能去总参三部看那些机密的“内部影片”,经常羡煞很多其他专业的同学。

来到了西方经济学资料室,这里面的人相对较少,李长河在书架之间仔细的寻找着,最终选定了一本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拿了出来。

然后找了处角落安心的看了起来。

这本书翻阅的人并不多,因为萨缪尔森是老美的经济学家,这本书在前些年属于敌对**,一般的学生不会借来观看。

但是这上面却有很多细小的标记,而做这些标记的人,正是厉以宁。

很显然,他也看过这本书,在这上面还留下了自己的阅读记录。

这本书如今没有中文翻译版本,但是厉以宁很详尽的在一些生僻词汇上写了解读,李长河拿着本英语词典,开始慢慢的啃了起来。

这本书一共有七篇三十六章,详细的论述了经济学的各个概念,比如说微观经济学跟宏观经济学,生产可能性边界,供给与需求等等。

李长河看的很慢又很快,说他很慢是因为他阅读英文原著速度慢得很。

但是说他快是因为他理解的快,他比当代学生乃至老师更有优势的地方在于他后世的见识,尤其是对很多企业和国家经济结构的了解。

李长河可以拿一些后世的企业模式套入进去,从而快速的理解这里面的一些概念。

当然,这种理解只能说囫囵吞枣,谈不上完全吃透,但是对于李长河来说足够了。

他没想过做学术研究,他要做的就是从这些经济概念之中找出能支撑他接下来要搞的事情的论据就行了。

一直安静的看到晚上,直到外面准备闭馆的铃声响起,李长河才恋恋不舍的将书合上。

重活一世,他对这种高层次的知识摄取有了一种独特的偏好,那是摆脱了前世基层的视角,从另一个层面去吸收这些知识的感觉。

将书放回原地,留好了阅读卡片之后,李长河走出了图书馆,然后借着月色,慢慢的往宿舍走去。

回到了宿舍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