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当代陈世美

《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全本免费阅读

开学这一个月来,李长河见证了77级学子的勤奋好学。

对他们来说,有一个响亮的学习口号,那就是“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

但是除了难以消磨的学习热情之外,同样还有压抑不住的炽热情感。

77级的学生,很大一部分都是下乡知青,在乡下呆了五六年甚至更多。

像海文老陶那种的,都是在乡下呆了快十年了。

这么多年的青春年华,留在了乡下,迟迟不肯结婚,挨到了高考,为的就是回城。

而如今终于回到了城里,考上了大学,心底里一些其他的情感,自然炽烈的迸发了出来。

偌大的大学里面,几乎都是适龄的异性,而考上大学也意味着他们有了共同的身份,国家的准干部群体,这可以说是最合适的情感对象。

也由此,很多被耽误了年龄的青年男女,很快就走到了一起。

即便是李长河他们经济系人少,女生一共才不到十个人,还有個何剑这种结了婚的。

就这样的情况下都成了两对。

这也就罢了,男未婚女未嫁,大家也都理解。

最无语的是,很多男同学有家室或者有未婚妻,但是来了大学之后一样心飘了。

上岸第一剑,先斩意中人,绝不是后世才有的现象。

前段时间学校里刚闹得沸沸扬扬的一个八卦,就是一位哲学系的男生,刚入学不到半个月,就写信给农村的妻子要求离婚。

然后妻子直接开了介绍信来到京城北大找上门了,大闹了一番。

而由此牵扯曝光出来的同类型八卦一下多了起来。

有男同学也有女同学,写信要求离婚的不在少数。

这还只是北大,隔壁五道口清华那边,据说这种情况也不少。

这也是刘伟他们感叹的原因。

而未来,这种情况只会愈演愈烈,以至于后来《人民文学》甚至专门刊登了一篇小说《杜鹃啼归》,来讽刺这种当代陈世美的现象。

出了教室门口,来到外面,果不其然两个女生正站在门口。

李长河认识她们,一个叫王晓平,另一个叫张韵岚,都是中文系的新生。

这个王晓平,入学前就是小有名气的作家了,以后她还会当编剧,有个老公叫郑小龙,会是未来京圈的一个大佬,《甄嬛传》就是他们俩口子拍的。

至于张韵岚,李长河没什么印象,不知道未来是不是名人。

但是现在,李长河对她倒是挺熟悉的,因为这已经是她第三次来送稿子了。

这姑娘长得也不错,年龄不算很大,据说下乡没两年就高考了,如今还不到二十。

“长河,我回去根据你上次提的意见又改了一下,你看看能不能再帮我看一下?”

看到李长河出来,张韵岚将手里的一份稿子递给了李长河说道。

李长河点点头:“行,没问题,不过我最近稍微有点忙,时间可能会拖一拖,没什么问题吧?”

“没事,你什么时候看好了,什么时候跟我说就行。”

张韵岚摆摆手,温温柔柔的说道。

“对了,长河,陈建功说这个周末我们中文系在未名湖边上石舫开个文学会,他让我邀请你也一起去啊”

一旁的王晓平这时候也冲着李长河说道。

李长河思索了一下,随即开口说道:“我不能现在答应你,只能说到时候看看时间,我们经济系可不像你们中文系那么闲。”

他其实不怎么想去,他对文学又没有那么高的信仰。

可是奈何他现在作家的光环太重,开学这一个月以来,找他最多的不是经济系的同学,而是中文系的同学。

从陈建功开始,很多人都是慕名而来,然后跟李长河畅聊一番,中文系有什么活动之类的,也经常喊他。

一开始李长河碍于情面还去了几次,但是后来发现,一群人在那里就是朗诵一下诗歌,或者诵读一些文稿,他就不太感兴趣了。

“伱说你,报中文系多好,咋就这么想不开学经济呢。”

王晓平心直口快,听到李长河的回答之后开口说道。

也不是她看不上经济系,而是这个年代,经济系就不是热门专业,相反,这是很冷门的专业。

如今这个年代,专业的热门排序是这样的。

“文史哲政经法”

不管在哪个学校,中文系都是无可争议的第一大热门专业,录取分数线也最高。

高分的学生,第一选择都是中文系,这是典型的又红又专的专业。

其次就是历史和哲学,这是考不上中文系退而求其次的专业。

像李长河他们经济系,只排在法律系上面,算是倒数第二的冷门。

除了录取分数之外,从专业也能看出来,李长河他们这一年经济系只开了**经济系这一个专业,而中文系一口气就是三个专业。

分别是文学

专业,新闻学专业,古典文献专业。

其中这个新闻学专业的要求,跟法律系一样,都是绝密级政审才能进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