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电影改编费的新用处

“是李长河同学吗?”

这时候,坐在沙发上的一个老者站了起来,乐呵呵的冲着李长河问道。

“您好,我是李长河!”

李长河恭敬地冲对方问好。

他不认识眼前这个老者,但是看年纪也得六十起步了,放在北影厂也是老资格了吧。

“我是北影厂的导演凌子风,这次来主要是想跟你聊一部你的改编的问题。”

董文军冲着李长河挥挥手,让他赶紧走。

上影厂更不用说,海派文化源头,哪怕是电影里面都带着小资的精致。

“那这样的话,我们只能给你按照原作者分成,按顶格的百分之三十计算,你可以拿到450元的改编费,可以吗?”

这个年代,编剧或者说原作者的意见还是很重要的。

听到李长河的话,凌子风跟一起来的那个同志相互对视了一眼,随后笑着点点头。

“我擦,这是?”

很多不在教职上的职工,一年下来也就四五百块钱。

“老师再见!”

李长河点点头,《信》是他前几个月刚写的,算是给人民文学长篇前的最后一篇文稿。

再到最后,平静下来,恰逢高考,参加高考,以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信为收尾。

“好事!”

这年头拍电影都是国有制片厂,找你谈改编,你敢说不让?

你想干什么?

名义上有著作权,实际上根本没有反驳的权利。

再看下去,他真的心理不平衡了。

“羡慕不来啊老董,这事我看还是给他保密吧,不要给他传出去了,容易让人眼红。”

凌子风好奇的问道。

“真正的勇敢,是在认清了生活的残酷以后,依然热爱生活。”

“李长河同学,既然如此,我们就按照我们的预案来了。”

他现在哪有时间管什么编剧啊,接下来他的重头戏,都得放在京城饭店那边。

“好了,不用多问了,对我来说,这笔钱是意外之财,北影厂送的,又不影响我生活。”

同时还有一份收款单据。

既然北影厂愿意改编,李长河这时候也不会贪图那点改编费了,不如留个好印象,回头自家媳妇还得分配呢。

很多家里困难的需要用钱的,都是从这个互助金借钱的,这个月借,下个月还,也不用利息。

“是这篇《信》”

顶替很难,但是让一个人上不了大学很简单,拿走通知书就行了。

中年男子从黑色的公文包里面拿出了一份协议。

“长河,回来了,董老师找你什么事啊?”

李长河跟后者倒是沾边,但是现在问题是风向不明确啊。

李长河本来还想着要不要请董老师吃个饭,不过一想就算开口,人家两个也不一定答应。

李长河一开始是打算放在学校里一点钱的,省的像沈君诚那样问他要钱他还得回家拿。

凌子风跟那个中年男人满意的离开,办公室里此刻只剩下了两个老师和李长河。

但是如今人家找上门来,想要改编,李长河倒也不会留着。

经手的部门除了当地的公社村委之外,还得有GA局,粮站,学校等多个部门的手续,经手的负责人太多了。

王老师跟着感叹的说道。

“没有,我只拿原作者稿酬就行了!”

对他们来说,四百多块钱,真的不是小数。

李长河点点头:“改编是没有问题的,不知道北影厂是想要改编哪一篇?”

“这个,我也没有接触过拍摄,目前没有意见,祝北影厂拍摄成功。”

“长河,你这是打算做个互助金?”

李长河轻描淡写的说道。

李长河果断签了字,然后又按上了手印。

哪怕没借的,日常没有交集的,以后都得卖李长河几分面子了。

反正这年头这些导演他也不怎么认识,水平什么的他也没有认知,人家怎么拍他也没有话语权。

不过最后,李长河在结尾玩了个钩子,那就是主角收了那么多的信,唯独大学录取通知那封信,被一双手拿走了,最后的结局是主角跑去询问,有没有他的信。

李长河随后将钱收好,转身离开。

凌子风温和的冲着李长河说道。

“不用大家互助了,就用我这个,不过用法跟互助金一样。”

“再说我就是放在宿舍里,大家就算临时借了,又不是不还,等毕业了这钱我就带走了。”

李长河轻笑着说道。

“等会咱们弄个铁盒子,放在你们宿舍里,钱放里面,钥匙老陶保管,申请记录让海文拿着,找海文申请,找老陶领钱。”

现在没人真敢按照那个数额来,李长河这个1500的剧本费,这都是看在他知名作家写的知名的份上给开出来的。

刘伟来了之后,认真的冲着李长河问道。

而此刻,宿舍里的人都吃惊的看着李长河。

凌子风这时候正色的冲着李长河问道。

与此同时,那个中年男子直接从包里拿出了一沓大团结,然后清点出了45张,递给了李长河。

这价格,比起在杂志上发表要贵了不少,不过对李长河而言,多那三百两百的钱,并不算什么。

宿舍里,老陶看李长河进来,冲他好奇的问道。

“董老师,那我们就先走了!”

类似京城魔都这种户口极难的城市,还会跟当地GA局再次复核。

董老师赶他走,其实也是给他台阶下。

“写的真好啊!”

“对了,长河同学,既然你同意改编,关于改编费用,你有没有什么要求?”

“行了,不许炫耀,赶紧把钱收好先拿回家去!”

这个年代,很多工厂和单位都有互助金,说白了就是大家每个月从工资里拿几块钱出来放到工会,然后后面谁家困难了就可以从工会借钱。

“不过我很好奇,你的结尾,是他的通知书被人拿走了吗?”

除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以外,你还需要拿户口本,粮食关系,团委关系。

“不用那么纠结,想个借款的制度就行了。”

有现成的工会互助金模式在,刘伟处理起来很有经验。

这钱他也懒得拿回家了,他准备放在宿舍里。

“就相当于我放在学校里面的钱呗,我自己用也会从里面取。”

所以李长河对于改编其实很佛系,想改就改。

“好家伙,你这一会的功夫,就赚了我大半年的工资啊。”

李长河有些无奈:“我也莫名其妙,突然跑来跟我说要改编。”

所以他也一直也不在意。

“我们北影厂这边,想要改编一部你的,不知道伱意下如何?”

“长河同学,我就带走了,你还有什么要跟我们叮嘱的吗?”

比如说八一厂,就是军事片为主,长春厂喜欢拍农村革命和地下题材。

“我觉得写的特别好,想把它拍出来。”

所以李长河现在索性拿一笔钱出来,当互助金,算是帮一下这些同学。

所以与其收起来,还不如光明正大的拿出来,直接放在那。

李长河点点头,反正对他来说,这玩意儿算是个人情投资。

想要在这整个流程中一点都不出差错,一般人是办不到的。

后面又一想,你藏着掖着放在学校里其实并不安全,丢了也没法说,这年头查偷盗其实挺难的。

从剧情角度上来说,李长河这篇确实适合改编,没有过多的情情爱爱,但是也没有犀利辛辣的讽刺,就是通过信来展示了一个知青的人生。

“厂里给你这部定的稿酬是1500元,不过这个需要你和改编编剧分的。”

李长河看了一眼,是他的《信》的改编协议。

“我再跟一班的班委说一声,咱们每个月一号对一次账,暂定申领范围在咱们经济系,系里凡是有需要的同学,到时候都可以来申领。”

“这钱我想了想,也不带回去了,放在咱们宿舍里,以后班里和系里谁遇到难处了急需用钱的时候,就过来拿!”

凌子风这时候又认真的冲着李长河问道。

李长河点点头:“都行,我没意见!”

再加上他前段时间了解了一下,如今的电影剧本价格不便宜,一个剧本的稿酬能几千块,但是那是原创剧本。

“可以!”

凌子风点点头。

现在还是78年,不是改开后,很多文艺工作者刚恢复工作,对于尺度风向也拿捏不准。

以后他们这批北大同学,借了钱的不用说,以后承李长河这份人情。

李长河笑着说道。

凌子风旁边的中年男子这时候认真的冲着李长河说道。

到此收尾,李长河没有写明确的结尾,留了个开放式的悬念。

四百多块钱啊,北大的一些四十多岁的讲师,一个月工资才五六十块钱。

哪像后世,从导演到主演,是个人都能带个自己的编剧进组,随意改剧本。

“李长河同学,这是你的改编费用,再在我们的单据上留下名字就行了。”

北影厂给钱还是很痛快的,这个中年男子应该是厂里的财务人员,竟然直接带着钱出来了。

所以李长河没有写顶替,只是写了录取通知书被人取走。

“这样啊,确实,有些地方存在着这种情况。”

李长河听到他的话,叹了口气,随后开口说道:“我只是听说过有这样的情况,拿走了通知书有的人就不能上学了。”

“到时候做个记录按时还就行!”

而且这年头很多学生其实手里很窘迫,像张文翔那种有家室养着两个孩子的,李长河估计他经常会缺钱。

李长河其实没想过这么快就能改编,因为他的咋说呢,其实不太适合这个年代。

中间还夹杂了如今的高考热度,没想到被这位导演看上了。

毕竟他去年有些作品可是为了刷稿费当的喷子。

没法比!

李长河出了办公室,想了想则是直接回了宿舍。

“你等会,这事我去把刘伟喊来,咱们商量下。”

老陶现在是团支书,刘伟是班长。

李长河再次签完按了手印,双方的合作就算达成了。

“是个好事,但是得有制度。”

“北影厂来找我,说是买一篇的电影改编,然后就给了我450块钱的改编费。”

而且现在电影稿酬这块是个坑,因为现在很多文艺工作刚恢复,制定的标准是按照之前的标准来的。

但是跟稿酬不同的是,之前电影行业的剧本稿酬定的价格很高。

陶海肃从床上跳下来,面色凝重的冲着李长河问道。

再后面用信来展示他的生活状态,比如说跟白月光的情感升温,然后中间白月光被举荐上学,后面白月光留城结婚,他疯狂的给很多人写信。

“好的,那这个协议你签一下字。”

虽然他写的是这个年代,但是有些作品其实写的过于辛辣,这种文字读着还好,如果搬上大荧幕就会显得刻意,尺度过大。

像他这种改编的,原作者也就拿百分之二三十左右,其他的都给人家改编者。

很快,刘伟跟老陶来到了李长河他们的宿舍,包括海文他们也都跟着过来了。

而北影厂一般来说,要么是京味生活,要么就是正直属性浓郁的导向片。

李长河没有直接写顶替,因为在这个年代,大学顶替其实难度还挺大的。

大概就是以信为媒介,讲述了一个知青从下乡写信鼓励他的白月光,写信联系他的好友。

李长河摇摇头。

反正都是北大的学生,宿舍里也断不了人。

董文军老师这时候羡慕的说道。

凌子风导演这时候拿出一本杂志,是一本人民文学,上面李长河发的那篇稿子。

李长河随后从口袋里拿出来了那一沓大团结。

再说国内的几大制片厂,其实相对来说都有自己的拍摄风格。

刘伟点点头:“制度简单,咱们直接参照工会的互助金模式就行。”

“你在上学,有时间参与我们电影的编剧吗?”

老陶一下从床铺上坐了起来,宿舍里其他几个人也惊奇的看了过来。

“长河,你真打算把这笔钱拿出来当互助金?”

这里面最重要的一点,涉及到户口转换的问题,从农业户口转成非农户口。

毕竟他还得上学,又不能当跟组编剧。

“哈哈哈哈哈,那就借长河同学的吉言了。”

李长河摇摇头:“没有,根据咱们北影厂的规定来就行了。”

“今天你看看,一部改编费,就是我们半年的工资。”

只要这互助金打出去了,他李长河怎么着也是北大及时雨了。

待李长河出去之后,董文军跟王老师感叹的说道:“以前都说作家赚钱,我还没觉的。”

之前低血糖晕倒,恐怕就是不好意思借钱,毕竟都是学生,有钱的不多。

当然,最重要的是,李长河得给自己刷口碑了。

他等的那位大佬,应该快要来了。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