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全本免费阅读

“1976年的秋天,我正在田间劳作,看着麦地里金黄色的麦田,畅想着今年的丰饶,然后广播传来,那一刻,我只觉得,天塌了!”

开篇一句话,一下就让在场的编辑陷入了怀念的情绪。

是的,那个时刻,谁不是这种感觉呢。

而后面,李长河又开始写起了自己的心灵起伏。

听到消息后精神世界支柱的崩塌,到吟诵“独立寒秋,湘江北去”的火焰重燃。

从水库救人,病退回城的茫然,写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觉醒。

这中间,李长河毫不避讳的写下了自己主动将公社安排的工作让给他人,然后选择了拿起笔杆子,开始用文字,将自己的心灵转变,传述给所有人。

“1977年的冬天,我坐在考场之中,奋笔疾书,为了进入大学而努力,为了建设祖国的现代化而学习,同样也为了实现一位老人家的那一句期待。”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李长河很清楚,如果按照正常的作文来写,他的这一年的经历是很拖后腿的。

人家都是在基层努力奋斗,而他因为病退回城,还一直没接受工作,如果照实写出来,哪怕不是落后分子,但是也谈不上什么先进。

所以,李长河另辟蹊径,把自己这一年的战斗,写成了精神的战斗,写成了灵魂的救赎,而救赎之火,就是老人家的诗词。

从《长沙》到《雪》,每一次的精神蜕变,都是那位的诗词在锤炼他的精神境界。

由此将他这偷懒的一年,变成了精神战斗的一年,美化了自己这一年的历程。

同时,李长河也有自己的小心思,有那位的诗词在里面做背书,阅卷的老师总不能给个低分吧。

“写的很好,情深意切,展现出了这一年知青精神风貌的转变。”

一位日报的编辑这时候感叹的说道。

“这个李长河,我还真知道,他这一年,确实写了很多稿子。”

“我说他的笔名,你们肯定是听过的。”

另一个日报的编辑也跟着开口说道。

“哦?是谁?”

他们这些编辑也是文学工作者,虽然是人民日报的编辑。

“就是人民文学上的那个凌绝”

“这是前段时间人民文学出版社那边要出书,老周跟我聊起来,我才知道的。”

“凌绝的真实姓名,就叫李长河。”

“我说呢,难怪这写的这么流畅,一气呵成,一般的考生,可没这水准。”

“最重要的是,他这......”

一位编辑没说话,但是话里话外的意思很明显,个人的精神转变紧扣着那位的诗词,这篇作文的分量可不是一般的重了。

“实话实说,作文写的是很好的,但是如果直接发表出去,写的有点太空泛了。”

又一位编辑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作文是极好的,但是玩的境界太高了。

“诸位编辑同志,我这里还有一篇作文,我觉得写的很好,你们要不要看一下?”

这时候,又有阅卷老师拿出来一篇作文,然后传递了过来。

《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拆开糊名看了下考生,名字叫刘雪红

“又是一年秋风飒.......”

相比较于李长河的作文,这一篇作文写的更基层一些,完全从一个底层知青的角度,描写出来这一年的生活变化。

“这一篇作文说起来,更贴近基层劳动人民。”

“没错,感觉这一篇更朴实一些,从言语上来说,更真诚。”

“但是李长河那篇很明显思想境界更高,立意更为升华。”

“好了,没必要吵,咱们把几篇好的都带回去,让主编定夺。”

“现在咱们先把这两篇稿子抄下来吧。”

带队的编辑开口定了调子,其余几人纷纷点头。

想想也是,都带回去,让主编定夺好了。

随后拿出了纸笔,开始抄写了起来。

毕竟人家这是高考试卷,可不能带走。

这天晚上,几个编辑连夜筛选,最终选出了四五篇不错的稿子,最终一起带走。

待编辑走后,有阅卷老师喝了口水,然后感叹的说道:“这个李长河可了不得,我听说他其他的科目,都接近满分的。”

除了语文,其他的科目批卷速度更快,很多都开始统计分数了。

大家都在一个学校阅卷,私下里一些信息也会传达。

因为今年加急的原因,今年的高考阅卷流程,远没有后世那般严格。

有的地区,甚至连数学阅卷老师都凑不齐,最后用物理老师顶上。

还有的地方,出现了大规模舞弊**的现象。<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