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的话音刚刚落下。
李善长,腾毅,李文忠等人。
皆是瞪大眼睛,满脸的错愕之色。
徐达乃是此番北伐的三军主帅。
拥有者统御三军的权利。
可朱元璋却突然让徐达听命于张奕。
这无疑是将原本徐达的权利,转交给了张奕。
徐达也变成名义上的主帅,实际上的提线木偶。
所以按理来说,徐达应该是最不愿意这件事发生的人。
然而没有想到,徐达居然是毫不犹豫的道出了这样的话!
非但是愿意主动将权利交给张奕,并且对张奕,似乎还非常的敬佩?
这到底是怎么一个情况?
李文忠忍不住开口了:
“天德兄,你这是犯了什么糊涂,那位张先生就算真有几分本事,但让他来统军,不管怎么说也不能够啊!”
冯胜也是劝道:
“天德兄,三思而后行啊!”
而徐达,态度没有丝毫的动摇。
轻轻摇了摇头便理所当然的说:
“你们会觉得张先生靠不住,那是因为没有见过张先生本人。”
“那位,若说本事,他与神仙无异,若论品德,他比神仙还要高尚。”
“在下刚刚的话,乃是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在下与陛下一样,愿意相信张先生能助我大明覆灭北元。”
冯胜他们听了这话,心中皆是大惑不解。
朱元璋,徐达,那都是心比天高的人物啊。
那位张先生,到底是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居然让他们佩服到了这般田地?
李善长他们,则是更为焦急。
但这一次,朱元璋没有给他们说话的机会了。
“诸位爱卿。”
朱元璋洪亮的声音马上在宣政殿内响起。
“既然天德也没有意见,那么此事就如此敲定,不必再论了。”
“好了,咱今日要说的事情,也说完了。”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对了,善长待会来御书房找咱。”
话音落地沉默片刻。
不等李善长他们反应,便直接起身离开了宣政殿。
显然是不打算给他们死缠烂打的机会。
而文武百官,对此显然也是再没什么办法了。
……
……
宣政殿外。
百官退去。
李文忠追上徐达,纳闷的问:
“天德兄,你刚刚是认真的吗?”
徐达不假思索道:“自然是认真的,我如何会拿这么重要的事情来开玩笑?”
“但是……”李文忠满腹疑问,但却有些不知如何开口。
徐达也清楚自己这兄弟在想什么。
无奈的道:“思本兄啊,你就别担心了,安心的等先生凯旋归来的消息便是。”
冯胜道:“话虽说如此,但我们怎么可能不担心?”
李文忠点头,“是啊,不然这样,你将之前去山中遇见的事情,说与我们听听。”
徐达闻言微微一怔,思索片刻之后点头。
接着从自己遇见张奕的经过开始,一直说到了张奕测算大明享国祚276年那边。
至于说再后面的事情,土豆,红薯,屠龙术。
那些太过重要,徐达便没敢乱说,隐瞒了下来,只总结成了“还有不少事情,没陛下的授意,我不能告诉你们”这一句话。
不过,震惊之余的李文忠还是好奇的追问了个问题。
“陛下如此信任那位张先生,莫非是他给出了,延续大明国运的办法?”
徐达斟酌了一下回答:
“的确如此,并且非是延长个十年百年,而是让大明万世不衰!”
这句话说完。
李文忠与冯胜皆是倒抽了一口凉气。
理解了朱元璋为何会那么的信任张奕。
但毕竟他们不知道屠龙术的存在。
所以对于张奕到底给出了什么对策这个问题,抱有相当的好奇以及猜疑。
对此徐达表示:“张先生的对策,你们若是想知道就直接问陛下去吧,至于张先生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本领如何,过几日大军开拔,你们自会知道。”
话说到这份上,两人也知道再问就为难人了,便无奈将好奇咽下肚子。
接着,怀揣着期待以及担忧,去了军营之中。
……
……
与此同时的另一边。
李善长独自去御书房求见了朱元璋。
朱元璋让他进来,然后直接表示:
“北伐的事情不必再说,咱不会再做变更,再者说有咱随军,你又何必担心太多?”
“你难道真觉得咱会给人随便几句话,骗的团团转?”
“若还是放心不下,那就忍着吧,下回随咱去一趟栖霞山,你自然会明白咱这样做的理由。”
本来还想着再劝一劝的李善长听见这句话,将已经想好了的措辞咽下肚里,无奈的点头道:
“臣明白,不知陛下找臣来此,是有何事?”
朱元璋从桌上翻出了一份奏章。
笑着道:
“这是海关那传回来的消息,里头是这两日功夫,我大明各处海港收来的税钱,百室啊,你猜猜有多少?”
李善长微微一愣,保守的猜测:
“大概……有个两三百两吧?”
朱元璋摇头,“太少了。”
李善长皱眉,片刻后道:
“莫非有两三千两?”
朱元璋笑着道:
“还是没猜对,海关那统计出来的,是一万两银子!”
听见这话。
李善长直接懵了。
说话都变得语无伦次了起来。
“一,一天时间,一万两银子?这如何可能?”
“谎报,绝对是谎报!”
朱元璋摇头的道:
“咱也觉得是谎报,毕竟这太多了,但锦衣卫去查过了,这个数字,非但没有多,甚至还少了些许……”
“这,这……”
李善长震惊的无以复加,已然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朱元璋手里捏着奏章,有点儿激动的道:
“一天时间,便是一万两银子,一个月,便是三十万两,一年,那便是三四百万两!”
“要知道我大明一年的税收,也才四五千万两的银子而已啊!”
“之前咱对开海关之事其实一直有些难以理解,现在,咱总算是明白了为何要开海关,张先生的眼界,当真是高的可怕!”
李善长过了许久方才勉强回过神。
神色有些呆滞的点头。
他本来觉得开海关这事,百害无一利,可现在却是发现,自己当时到底有多么的短视了。
同时,心中对张奕的看法也发生了些许改变。
张奕提出来的变革之法,似乎并非与自己想的一样一无是处啊。
难道说,祭天典仪的改革,也有着和开海关一样,自己没有想到的天大好处?
李善长突然很想现在就跑去栖霞山,和张奕见上一面。
在此之前,他从未有过这样的冲动。
而这个时候。
朱元璋打断了李善长的思绪。
缓缓道:“咱当时请教先生解决大明财政问题的对策。”
“先生和我说了两个办法,一个便是开海禁,另一个,则是提高商税。”
“本来咱对这两件事是相当不乐意的,但现在却发觉,或许一直以来,都是咱的目光太过浅显狭隘,被儒家的那一套给蒙蔽了。”
“百室啊,咱想去试一试先生给的另一个对策,提高商税!”
.....................................
【ps:新人新书,求支持,您的支持就是作者更新的动力,求鲜花!!!月票!!!评价票!!!】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3日到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