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朱元璋的这句话,李善长心里立刻便是一个咯噔,下意识的想要劝谏。
可一看朱元璋手上的奏章,已经到嘴巴的话却是全部给堵了住。
试想,仅仅是开了海禁,加收了一个海关的税钱。
便能凭空添上这么一大笔的税收。
假若是加收了商税,可还了得?
恐怕大明一直以来财政方面的问题,真能得到缓解。
但是……
一旦加收商税,随之而来的坏处却也极大,且比开海禁更为明显与麻烦。
商人地位提高。
那么便会动摇农本。
这会祸及大明的根基!
正当李善长纠结的时候,朱元璋将海关的奏章放下道:
“商税的事情不必急于一时,待咱北伐凯旋归来再做考虑,张先生有解决开海禁弊端的法子,那解决提高商税一事的弊端,肯定也不在话下。”
李善长还想说点什么,但却不知道如何开口。
最后只得是无奈的叹了口气点头,缓缓退出了御书房。
另一边。
胡惟庸回到了府中。
斟酌了一会之后,将落了两封密函,分别送往了东海以及漠北草原。
里头写了朱元璋今日早朝上说的那些事儿。
……
……
时光飞逝。
转瞬两日过去。
明军那边,以及做好了北伐的一切准备。
整整二十万的大军,已然集结完毕,驻扎在了长江的南岸。
他们明日一早。
便会渡江北上!
而今日。
朱元璋带着徐达以及徐妙云,按照之前的安排,一同进了栖霞山,求见张奕。
三人到地方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一片翠绿色的作物。
其中两样较为低矮一些,另一样长的比人还高一些,并且茎叶之间,似乎还长着什么沉重的东西。
徐妙云指着农田,高兴的道:
“那边那些我记得,是土豆!看着和土豆很像的,是红薯藤!那么剩下一个比较高的,应该就是玉米了!”
她的话音落下。
屋舍之中传来了爽朗的笑声。
“丫头全说对了,这些作物正是土豆,红薯以及玉米。”
“并且再过个两日功夫便能完全成熟。”
接着只听咔吱一声。
一袭白衣飘飘欲仙的张奕,含笑从中走了出来。
“张先生!”
看见张奕,徐妙云马上激动的跑了过去。
“呵呵,丫头,去端一些茶水出来吧。”张奕道。
“嗯!”
徐妙云马上熟络的将茶水泡好端了出来。
然后站在了张奕的身侧。
“两位别愣着,坐吧。”
张奕笑着道。
“啊,行。”
徐达回过神,有些拘谨的坐下。
朱元璋则淡定不下,自如的落座。
两人喝了一口茶,顿觉神清气爽。
徐达忍不住感叹:
“每次喝张先生这里的茶,都觉得神清气爽啊!”
朱元璋也点头道:“咱在外头,从未喝过如此令人回味无穷的茶。”
张奕笑道:
“这茶,是张某自己种的,有延年益寿之功效,两位若是喜欢的话,走的时候可以带一些回去。”
听见能够延年益寿。
朱元璋与徐达皆是眼前一亮。
然后也不客套,马上异口同声表示:“那就谢过先生了!”
这之人。
又喝了一会茶。
朱元璋率先切入正题:
“不知先生今日让我等来栖霞山,是有什么交代?”
徐妙云也好奇的问:“先生之前说有那个……”
话说一半,看了眼徐达,硬是将几个字给憋了回去,“就是那个啦,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我让诸位过来,是为了交代与北伐有关的重要事情。”
朱元璋闻言,面露期待之色。
“不知,先生有何指示?”
徐妙云则是有些慌张。
和北伐有关的事?
那我的事呢?
先生难道是嫌弃我,临时改变了主意?
这时候。
张奕忽然转头着看向徐妙云,然后微笑着道:
“张某活了几千年的岁月,始终是孑然一身,未免有些寂寞,所以便想收个徒弟,传承衣钵。”
“但,却也不知谁愿意留在这栖霞山之中,与张某过那清贫的日子。”
这话说出来。
朱元璋和徐达皆是有点懵。
刚刚不是还在说北伐的事情吗。
这怎么突然就说要收徒弟了?
但徐妙云听见张奕这句话后,却是立刻怔住,接着似乎想到了什么,心中潮水般的涌起了一阵喜悦之情。
心脏,砰砰的加速跳动。
张奕无视了纳闷的朱元璋以及徐达。
对着徐妙云轻轻颔首,笑而不语。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3日到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