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渐白,火堆早已熄灭,余烬还残留着些许温度。
顾易是被饿醒的,这也是他从未有过的体验,咕噜的腹鸣声,在安静的清晨显得格外清晰。
顾易起身揉了揉肚子,也许动作过大,边上的少年盘感觉到了动静,勉强睁开眼。
“盘,我等去寻水。”
顾易招呼了一声,两人朝着熟悉的观察点而去。
此刻四周已有好些匠人醒来,经过了昨日的那番几乎接近脱力的奔逃。
醒来后一旦感觉自家的性命暂时无忧,浑身的酸痛和腹中的饥渴就开始浮现。
结伴而行的两人,在满地半坐半躺的人群中,显得格外醒目。
好在那棵树木离人群不远,再次上树的盘,很快指着某个方向。
“前方有河!”
盘的呼喊声,使得遍地荒草中,不断站起一个个裹着破烂衣衫的身影。
“有河?”
“有水?”
“水!”
“水在何处!”
“耶耶早已干渴难耐!”
此起彼伏的喊叫,彻底打破原本安静的清晨。
“水在前方,随吾来!”
顾易抱着在荒野之中,人多势众、安全第一的想法,鼓动众人,朝着盘所指的方向奔去。
荒野中的人群有了方向,从树上一跃而下的少年,奔跑在最前方。
哗哗的水声随着人群的脚步,越来越近,愈加清晰。
第一个到达水边不是盘,也不是顾易,而是一名将麻衣捆在腰间,上身赤膊之人。
只见那人直接埋首入水,大口大口的吞入腹中。
紧随其后的顾易,却在已经略显赤色的河水边,停下了脚步。
沿着水流朝远处望去,从此处往上游看,赤色是愈来愈深。
此时顾易已经能确定,这条河就是昆阳城北的滍水,自己所处的位置应该是滍水的下游。
上游的河道中,此刻恐怕已经满是败军的尸体,河水变色的速度只会越来越快。
若是普通河水,顾易还敢依仗这具身体的原本抵抗力,但眼下河水这种污染程度,他不敢再高估这具身体的免疫力。
顾易此时更想做的是,阻拦自己身后领来的人群,带着他们继续往下游而去。
只要及时赶在污染尚未波及下游河水之前,饮用才是安全的。
回首望去,少年盘与大片黑压压的人群,已经离河流不远。
“此地已污,沿河往下取水!”
顾易反身奔向人群,奋力大呼。
盘的脸上疑惑的神情清晰可见,奔跑的人群向前的惯性,却不是轻易能够消失。
好在顾易的提前告诫,使得到达河边的众人,没有立刻取水饮用。
人群中几个明显年长之人,观察了一番水色,朝着顾易拱手道:“谷公高义,使我等免受染疫之危!”
“举手之劳,何足挂齿。速速赶往下游,也许还能取用未污之水!”
顾易笑道。
此刻唯一喝饱了河水的,就只有那位取得晨跑冠军的赤膊汉子。
没有一个人敢于靠近他,瘟疫的威名在这个时代,等同天灾。
听闻此人已是染疫之身,众人更是躲避不及,赤膊汉子周围出现了一块明显的空白地带。
盘也是露出一脸惧怕之色,缩回人群之中。
顾易当然明白,此刻赤膊汉子刚刚饮下污水,还不具备立刻传染他人的条件。
只要在后续症状出现时,及时做好隔离工作,引发大范围疫病的可能性极低。
在这个时代,底层染疫之人,得到有效医治的机会几乎为零。
在疫病扩散之前,最常用的处理流程,就是将先其完全隔离,任由自生自灭,事后焚烧填埋。
顾易知道甚至还有更极端的方式。
按照顾易推测,赤膊汉子饮用污水后,可能染上的疫病,几率最大是痢疾。
后世《伤寒杂病论》中就有针对寒热不同痢疾的白头翁汤和桃花汤。
自从个人意识与道标残骸结合后,原本自己记忆中一些模糊的部分,都已变得清楚明晰。就包括当初自己翻阅过几次的原版《伤寒杂病论》,其中一些出名的传世药方。
不过眼下自己并非医师,说出来的推测并没有权威性,显然无法服众。
但是在自己具备治疗对方的可能性时,任其自生自灭,这种突破前生道德底线的行为,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想到此处,顾易朝赤膊汉子,扬声道:“如今众意难违,汝日后若有疫症之状,可来昆阳寻吾,吾自有手段。”
此时,干渴的众人已经三五成群的沿着河岸,往下游而去。
赤膊汉子向顾易躬身揖礼后,反身朝上游而行
顾易也随人群去往下游,途中好奇的盘,过来问道:“公竟不畏疫病?”
顾易笑言道:“吾有一家传古方,祖辈曾言可治疫病。如今不过尽人事,听天命而已。”
一行人众沿河而下,水色逐渐变得正常,终于到了一段河岸,河水已经是毫无半点赤色。
干渴的匠人们纷纷捧水狂饮,顾易勉强克制,只是稍喝了几口。
待身体的干渴之意消解后,坐在岸边一堆鹅卵石上,开始打量这群军中匠人。
之前由于附身后就开始的不停奔逃,以及入夜后视力所限,顾易还没有仔细观察过周围这群人。
从材质上看,这些人的衣衫全部都是麻布所制,完全看不到其他材质的存在,这基本符合顾易的历史认知,军中工匠身份所限,只能穿这个。
如果说衣衫的材质上看不出差别,那么脚上就能明显看出差异了。
这些人中有赤脚,有麻履,有草鞋,有布履,甚至还有极少部分人脚上还有足衣。
其中赤脚之人占大多数,昨日奔逃时这些人应该是慌乱之中,弄丢了自己的鞋子。
毕竟作为有一技之长的匠人,完全有能力购置或者自制鞋子。
剩余这些还穿着鞋子的人,按照鞋子材质优劣,可以大致看出其人原本在匠营中的级别。
顾易当年有一段时间为了论文,曾对古代工匠的技术职称作过一番资料收集工作。
按照相关历史资料整理划分后,大致可以分级为:
顶级工匠的职称:“巧工”
次一级的职称:“大匠”
再次一级的职称:“工匠”,属于在官方有编制的工人,负责按照上级指令工作。
最低等级名称叫:“拙工”,指技术水准没达到要求的工人,属于未出师的学工。
譬如以盘打造的精致火镰为例,其技术水平应该达到了工匠的标准。只是不知道这小子有没有参加官方的正式考核。
随着远处扬起的烟尘和引起地面震颤的马蹄声,昆阳城中的追兵终于来了。
沿着河岸追击的骑兵,发现了岸边的这群工匠,只是分出了一小队举着“汉”字军旗的士卒,将众人团团围住,其余大队人马呼啸而去,
什长朱佑本是南阳子弟,族中兄弟早年投了大司徒刘演,如今在随军围攻宛城,
原本打算留在舂陵家中,奉养父母,无奈大司徒之弟刘秀,不久就于舂陵举事,朱佑顺势也就投了刘秀麾下。
朱佑作为良家子,弓马娴熟,再加上自家兄长的关照,很快就在刘秀军中升任什长。
出城追击新莽败军,朱佑想着这次必定有大把军功到手。
奈何运气不佳,刚出城不久,就被偏将军的亲卫临时抓差,在两名亲卫的监督下,低调的将一副车驾,护送回了昆阳城中的出击营地。
待朱佑这什人马完成临时任务后,再次回到城外,新莽败军早已四处星散。
朱佑眼见大批败军士卒,被驱赶到滍水中,溺毙者无数,河水尽赤。
看到却拿不到的军功,让他心如爪挠,好不容易领到了沿河追击的任务。
本想多砍几个首级挣军功,中途却又被上司安排留下,看管一堆明显不是莽军士卒的人。
杀良冒功的事,朱佑倒是不屑为之,但错失如此良机,自己的军功可要大打折扣。
朱佑在观察这群匠人时,匠人中的顾易也在观察这名汉军什长。
自从绿林军联合其他各部拥立刘玄为帝,建号“更始”之后,中原大地上的各支义军,才有了统一的旗号—汉。
因此只看旗号,顾易无法肯定这支小队是否归属刘秀麾下,这关系到自己找靠山的规划。
但按照目前昆阳城中的军队组成,主力骑兵都是被刘秀掌控,这支小队全员精骑,是刘秀下属的可能性极高。
不过顾易觉得还是要再次确认一下,否则以目前刚刚改旗易号的汉军组合,一旦自己和这群匠人被弄到其他将领手下,再想跳槽到刘秀麾下,其花费的时间和难度必会激增。
想到此处,顾易从人群中站了出来,拱手道:“我等均是新莽军中匠营之人,请问什长,可是太常偏将军刘秀麾下?”
朱佑没料到自己负责的这群俘虏中,竟然有人敢于主动发问。
在士卒持刃围守之时,还有如此胆量,再加上顾易一脸钢针般的络腮胡。
朱佑觉得此子或是豪杰之士,不可轻视。
于是下马,拱手回道:“不才正是偏将军麾下什长朱佑,敢问公为何人?”
本站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