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英格兰约克郡那边, 很快送来了牛津大学新一年的课程纲目。

谢晦一看,心中很是不满:“这么大一个学校居然不教汉语?赶快补上!”

牛津大学派来的校务使者:“……”

我看你是在为难我胖虎!

他在谢晦的注视下,满头大汗,好半天才憋出一句:“我们缺乏相应的教学人手。”

“这好办”, 谢晦拿出印玺, 在审核书上啪地一盖, “我从京城调一批太学师生过来,届时随你一起回去。”

使者唯唯点头应下。

牛津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中,是整个欧洲的讲学中心, 亨利二世野心勃勃,想在此建造一个学术圣地,与巴黎大学争锋。

斥巨资从法国等地挖走一大批素有盛名的学术大师, 并以国王的名义,加以保护。

为此,更是不惜给牛津城大量拨款, 给了当地商会的经营特权, 并引入大量移民,让城市更加繁荣。

如此费心劳力的经营,最后却被谢晦摘了桃子, 亨利二世心中的郁闷可想而知。

他当然不可能就此认命。

反正谢晦远在西夏,鞭长莫及, www.youxs.org。

亨利二世摩拳擦掌,准备给谢晦使点绊子!

没想到, 谢晦人没到,教学改革的命令先传来了。

以后全校师生入学之后都必须学汉语, 每一年都要进行汉语考试!

另外, 还开设了十门与华夏相关的课程, 涵盖了中国历史、古诗文、地理、哲学等方方面面,不修满这些课程,就不许毕业!

亨利二世本来还大大疑惑了一番,这么多课程,得派多少老师来啊。

牛津本土的其他教授,都是实打实的大师,青史留名的那种,大宋来的人怎么着也不能太寒碜吧,不然可就让人看了笑话了!

结果到了开学当天一看,好家伙,大宋统共就来了一个教授,一人开十门课!

千里迢迢、背着小包袱赶来的朱熹:没错就是我,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又一位教坛中的卷王诞生了,一人更比十人强!

自打刘裕来后,朱熹的日子便不好过了起来。

刘裕和北府众人,既不喜欢朱熹这些禁锢人性的思想理论,更嫌弃他的一批门生整日畅谈理学,不干实事,清谈误国,好似东晋时期的王衍之流。

确切来说,北府人对整个儒家都不喜欢。

刘宋时期,风气何其开放,人人追求潇洒自由之风。

儒家那一套三纲五常的理论,是最没有市场的东西,已经被扫进了灰尘堆里。

北府人看朱熹和他的学生,只觉得这人好像有病。

谁要读你的《四书集注》教材啊,全是忽悠人的东西,我们只相信自己手里的剑!

漂亮话谁不会说,你当过一天的宰相吗,就在这里妄议治国之策!

《近思录》里嘴巴一张,就要以你的理学思想治国,甚至还要不分青红皂白,全盘恢复上古时期的古法!

简直太荒谬了!

不过呢,朱熹虽然不讨喜,但之前到底不是投降派,没犯过什么滔天大错,所以也没给他治罪。

他倒也乖觉,自请归乡,闭门著书,搞搞哲学,顺便收点学生好恰饭。

这回,赶巧牛津需要一名教授,立刻就把他抬了出来。

老头虽然思想颇为迂腐,脑瓜子一根筋,但博学多才是真的,文学书法音乐美术样样精通,给他拍扁了就是一本百科全书。

热爱教学也是真的,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都是在他手里建立起来的,教出了许多人才。

给朱熹放在大宋当地,他的思想会不断荼毒大宋人民。

但给朱熹放到英格兰,他立刻就变成了最强的汉文化传播先锋!

虽然这个传播过程中,可能稍稍出了点偏差……

但是没关系,反正是去霍霍英格兰人和欧洲人,想想就开心呢!

果然,朱熹一见到谢晦寄来的offer,立刻一跃而起,火速赶到英格兰当地。

和翻译一见面,就马不停蹄地开始制作新学期课程大纲。

牛津学子怀着忐忑的心情,开始了他们的开学第一课。

朱老头慈眉善目,循循善诱,先从上古神话开始讲起,学生们听得十分入神,直呼精彩,今日不虚此行。

正当下课的钟声敲响,学生们纷纷面露笑容的时候,却见朱熹手持戒尺,在讲台上重重一拍,大声道:“肃静!”

随后,便从桌肚里取出了厚厚一叠讲义:“这是今日作业,关于老夫课堂上所教授的内容,每人写1000词的感想,明天一早我来检查。”

牛津学子:???

万朝观众:???

惊呆了,朱熹你有点东西啊!

牛津的第一批学生都是当地的豪门贵族,平日金尊玉贵,颐指气使惯了,哪能乐意来苦哈哈地写作业。

本以为可以蒙混过关,不料第二日,朱熹一点不含糊,抡起戒尺就将没交作业的学生暴揍了一顿:“让你不交作业!毕将军快按住他……让你不交作业!你对得起你的父母高堂吗……”

Blablabla,不重复地骂了小半个时辰。

那贵族学生暴跳如雷,却又被毕再遇死死按住,只能被动挨打。

踏马的,你一个半截入土的老东西,怎么身手这么敏捷!

他破口大骂道:“你知道我爹是谁吗?我要你死!”

朱熹双手叉腰,气势汹汹地怒吼回去:“听说英格兰贵族都很重视家族荣耀,你敢告诉你父亲威廉亲王,你因为懒惰没写作业,而被老夫惩罚了吗!”

贵族学生:“……”

朱熹抬起手,在对方的头顶拍了拍,语气轻蔑地说:“呵,不是老夫看不起你,你老威家的脸全都被你丢尽了!”

贵族学生:“……”

救命,被掐住了死穴!

大家都是圈子里的体面人,他来牛津就是想镀个金,回去当继承人的,哪敢在这个环节掉链子!

当即痛哭流涕,表示老师再给一次机会吧,一定会去洗心革面,好好做人。

学生们暂时安分下来,朱熹放下心来,继续开始每日教学。

汉语推广速度十分喜人,英格兰人对华夏的了解也在突飞猛进。

然而,没过多久,他却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

学生们开始疯狂敷衍,阳奉阴违了!

有的甚至还找枪手代写作业,屡禁不止!

朱熹苦恼无比,自思解决不了这个难题,只好写信去请教谢晦。

谢校长帮帮忙,到你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我知道你一定有办法!

谢晦看完了朱熹和牛津学生的互相伤害史,颇感好笑。

他感叹道:“果然,这世上没有真正的无用之人,只是放错了地方。”

随即又补了一句:“完颜构这样的人除外。”

辛弃疾接过信件看了看,见朱熹字里行间满是干劲,充斥着一股创死英格兰人的气势,不由莞尔:“他还真是适合那个位置。”

谢晦长睫微垂,支着手沉思。

其实吧,英格兰贵族就好比他们那时候的世家门阀,他自有应对之策。

他缓缓道:“但凡贵族,都有极高的家族荣誉感,首先要创造一个充满竞争力的氛围,嗯,不如就定期举办考试,测试每个学生吧。”

辛弃疾嗯了一声,提笔在回信里记录:“然后?”

谢晦灵光闪过,眼神清亮地说:“然后,将每个学生以及对应家族的家徽,用海报张贴在教学楼外,每日更新!”

“课堂表现上佳,或者考试成绩好,就贴一朵小红花,然后对不同家族进行排名!并且将月度排名寄送到每户学生的庄园内,请家长签字!”

辛弃疾:“……”

观众们:“……”

谢小玉,好绝的一手!

英格兰贵族的特点就是互相联姻,盘根错节,彼此暗流涌动,谁也不服谁。

可想而知,现在忽然来了一个板上钉钉、清清楚楚的排名,各位家主该如何大受震动!

你说什么?

这种野榜的排名没有人会关心?

那我们可以找托啊,在几个贵族宴会上一宣传,不就把名气抬起来了吗!

排名第一的家族必将成为宴会上最靓的仔,排名靠后的家族,从此走路都要羞得低头!

“不止于此哦”,谢晦笑吟吟地说,“英格兰又没有科举,他们想要做官,还停留在类似我们九品中正制的时代,全看门第。”

一个家族的口碑下滑,影响将是全方位致命的,会影响族中子弟前途、儿女婚嫁、以及种种相关大事。

而这一切的起因,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

这还等什么,赶紧回去鸡娃!

辛弃疾虽然觉得这操作虽然很牛,内心却浮现出了一丝疑惑:“小玉如此大费周章,难道就为了让学生们好好学习吗?”

“怎么会”,谢晦冲他眨了眨眼,“我从不做无用功呀!”

小玉每次这样弯起唇角看人,笑得清丽明艳,眸中盈盈流动着一池荧蝶星子的时候,辛弃疾便知道,他又要开始坑人了。

他微笑道:“那是什么?”

谢晦神采飞扬地说:“当然是要利用牛津,渗透进整个英格兰政坛了!未来随着牛津成为全欧洲学术中心,还可以辐射向全欧洲。”

“牛津的学生不是一般人,是各个贵族的继承人,未来有许多都会迈入政坛,身居高位。”

“所以,他们年少时所受到的教育,所交往的朋友,将会影响一生的态度,进而影响未来的政治格局。”

小玉在下好大的一盘棋,辛弃疾微微点头,心中隐约有了一线猜测,又问:“你打算怎么对他们施加影响?”

传播汉文化的事就交给朱熹。

但其他的嘛……管天管地,总不能管学生和谁交朋友吧。

谢晦缓缓揭开了谜底:“分学院。”

辛弃疾一怔。

谢晦告诉他:“我打算,在牛津内部创建不同的独立学院,每所学院都不限制学习专业,氛围风气各不相同,可以自由选择。”

“一经选定,则在牛津读书期间,终生不能更改。”

“平日以学院为单位,起居都在一处,也是他们所有的生活重心。每一年会对不同学院进行排名,用这个取代家族排名。”

毕竟家族的人太少了,每个家族的牛津学生人数又不同,排榜单不是很公正。

但学院制就不一样了。

谢晦打算搞一个详尽的调查问卷,性情相似的人最终会被划分到同一个学院去。

当他们以后走向政坛的时候,大概率也会成为同一个党派政友,保守派/激进派,等等。

辛弃疾:“……”

观众们:“……”

天啦噜,一所学校还被小玉玩出花来了,谁不直呼一声好家伙!

“唉”,谢晦想到这里,面上忽然浮现出了一丝惆怅之意。

辛弃疾奇道:“怎么了?”

就见他忧心忡忡地感叹道:“我做了如此长远的布局,就为了缓慢蚕食英格兰,希望它可以撑久一点吧。”

“千万别还没等到这一届牛津学生长大,就已经被大宋消灭了!”

辛弃疾:“……”

观众们:“……”

那你想的是真的很长远!

朱熹接到回信,踌躇满志地开干了起来。

先是选出了八个学院,由八名声望隆重的教授担任院长,并由学生们自由选择。

与此同时。

牛津大学作为文艺复兴的急先锋,正在进行大批量的古希腊、古罗马文献翻译。

希腊文学教授见朱熹这边干得热火朝天,甚至好几次,在自己的课堂上发现学生在写朱熹的汉文作业。

不禁充满了羡慕,前来讨教。

朱熹倒也不藏私,反手掏出厚厚一沓作业纸:“学习离不开及时巩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我的诀窍就是大量布置作业,搞题海战术!”

希腊文学教授:???

他看着如此严峻的工作量,战术性后仰。

朱熹赶忙把人拉回头,并且信誓旦旦地告诉他:“我大宋科举二百年都是这么过来的,无数前辈认证过的学习方法,品质有保障!你信我一回!”

希腊文学教授望着朱熹真诚的大眼睛,踌躇半晌,还是决定信他一回。

过不了多久。

牛津大学的医学/神学/科学/哲学教授赫然发现,课上所有的学生都在忙着写汉语和希腊语作业!

众人赶忙向朱熹请教。

朱熹再度掏出了他的作业纸:“事情是这样的……”

众教授恍然大悟,上帝啊,原来还能这么教导学生!

从此,牛津学生的噩梦开始了!

……

是年秋,埃及萨拉丁大帝建立了阿尤布王朝,修书一封,邀请大宋共伐叙利亚。

书信到来的时候,谢晦和辛弃疾正在看西夏莫高窟。

当地共有八百多个洞窟,壁画超过四点五万平方米,约等于十分之一个临安皇城,其间光彩如云,璀璨耀目的细节众多,够看好一阵了。

第156号洞窟的正中央,正好是熟悉的历史人物张议潮。

一副《张议潮统军出行图》,绘制114位人物与鞍马,错落有致。

然而,再往前走,却有三十多个洞窟已然坍塌,黄尘掩埋,画迹莫辨。

这段时间,谢晦的表伯羊欣,作为当世知名的书画大师,带领他的专业技术团队长驻于此,试图修复壁画,却收效甚微。

经过羊欣的分析,情况很不乐观。

“按照如此坍塌速度,过不了百年,就有一半的洞窟要剥落消失。”

这么漂亮的画后世居然见不到了,真令人扼腕叹息。

谢晦抚摸着壁上风化的痕迹,郁郁不乐:“要是镇恶在就好了,可以问问壁画的原材料,以便修复。”

莫高窟,正是秦王苻坚在建元二年下令开凿的,从此便开始了千年辉煌。

“就算问镇恶也没用吧”,辛弃疾摆手道,“他哪会关注这种事,这里是莫高窟,又不是藏宝窟,得问秦王本人。”

然而,在评论区敲了半晌,却不见苻坚回复。

也不知是不是还在忙着举办国丧,又或者慕容垂等人被揭发出来,苻坚正在忙于处理。

二人只好改问世宗皇帝。

柴荣倒是热心解答了他们的问题。

莫高窟在五代时期,属于归义军节度使区域,长期对后周称臣纳贡。

如今使者就在京中住着,前段时间皇后生辰,还到宴会上来献舞了,非常热情!

“莫高窟有一大批壁画,都是在我们这个年代重新绘制的,原材料单子都发在这里了,你们就照着这个配方重新制作燃料,描补粘合……”

有了他的相助,壁画修复工作终于艰难步入正轨。

羊欣对艺术工作的态度极其严肃认真。

将每一个洞窟的题材、形制、人像、故事、铭文,乃至每一面墙、每一处壁龛的布局,都分门别类、完全周详地记录下来。

此刻,谢晦就拿着羊欣的手册,按图索骥,寻找自己想看的壁画题材。

比如观音像。

辛弃疾望着壁上衣带当风、面容慈悲的神祇,陡然想起一事:“据说你堂兄画的十二卷观音画像,是以你为原型,这事是真的吗?”

谢晦沉默了一会,语气微弱地说:“假设这个传闻不是从冯梦龙那里流传出的……也许,大概,真的有这个可能吧。”

谢灵运绘画精妙,画艺绝伦,一贯喜欢抓身边人当素材。

这事他还真不敢替谢灵运打包票否认。

万朝观众都颇觉好笑。

所谓观音,即梵文中的Avalokitevara神祇,初传入华夏时,是无性别形象。

后来,因为观音皇后沈婺华(陈蒨外甥女,陈朝亡国皇后)晚年出家,济世救人无数,后世便都以她为原型。

这就是女版观音。

在谢晦的时代,沈婺华还有一百多年才出生。

观音形象与衣冠宝器,自然是随便乱画,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主打一个放飞自我。

辛弃疾又道:“据说小玉的祖爷爷谢安,曾为祝英台请封,记叙她的事迹,从此广为流传。”

“确有此事”,谢晦迷茫地说,“可是,这和观音有什么关系?”

辛弃疾给他讲了「从此不敢看观音」的故事。

谢晦听完后颇为感慨:“我明白了,梁山伯一定是觉得熟人扮演神明太过尴尬,看见一次笑一次,所以才不敢看的。”

辛弃疾:“……”

本来想做一首诗,结果心情全没了。

小玉可真能耐,怎么就这么擅长毁气氛呢。

他打开萨拉丁的阿拉伯语来信,对照着翻译件看了看,眉峰蹙起。

“我观此人,绝非诚心寻求同盟,且他与叙利亚同出一源,若真与他合作,倒是中途背后捅刀的可能性更大些。”

“我也是这么想的”,谢晦沉吟道,“萨拉丁新晋登基,意在立威,做出一番功绩,且随他去,我们不搅进这摊浑水。”

辛弃疾很赞成这个操作:“萨拉丁和叙利亚君主都不是什么好人,且由他们狗咬狗一嘴毛。”

“放心吧。”

谢晦眸中流光闪动,笑吟吟地说:“我会找准机会趁火打劫的,反正我也不是什么好人。”

辛弃疾颇觉好笑,抬手捏捏他的脸,轻软细腻,就像暖玉一样:“原来你也知道呀。”

……

接下来,便是联军覆灭了东喀拉汗国。

自灭国小分队出兵以来,一群人在地图上越走越远,现在已经来到了古城塔剌思(即后世吉尔吉斯斯坦)。

只需要在更进一步,君临里海,和拜占庭帝国隔水相望,可以往东欧掺上一脚了。

如此光辉的开疆拓土战绩,也算古往今来的独一份了。

辛弃疾望着城头飘扬的大宋旗帜,颇有些感慨。

这是万万没想到的发展啊。

几年前,他眼中只有灭金,结果现在越来越偏离行程,向欧罗马头也不回地飞奔。

虽说没法参与灭金的最后一战,似乎有一丁点遗憾。

但这点遗憾,比起转战消灭数国,开疆拓土整整五倍的原南宋国土面积来说,简直不值得一提。

没有什么遗憾,是一场酣畅淋漓的灭国战争无法抹平的。

如果有,那就来两场,甚至很多场。

对此,谢晦也是一脸淡定地安慰他:“幼安不要慌,评论区的王贞仪都说了,地球是圆的,我们打完一圈不就绕回来了。”

辛弃疾:“……”

好、好像也挺有道理的?

喀喇汗王朝幅员辽阔,而且是一个政教合一的木斯林王朝,很需要进行一番汉化教学。

由于它们特别盛产牛,因此,一种被搁置许久的美食终于可以得到尝试——

没错,那就是约克郡大布丁,又称烤牛肉馅饼!

辛弃疾获封了约克郡领主,当地贵族自然想掂掂他的份量,同时也要表忠心。

于是派了一些族人,万水千山地奔赴过来,跟在他身边做事。

众人背井离乡,免不了思念故乡风味,其中就尤以烤肉大布丁为代表。

无奈华夏习俗一向不提倡宰牛,《汉律》甚至规定宰牛者弃市,本朝律法虽然没那么严格,却也不许胡乱把好端端的牛宰杀了,做成馅饼。

好在喀喇汗王朝倒是没有这个限制,一群约克郡人忙忙碌碌,终于烤好了大布丁。

谢晦拿起小勺挖了两口,神色一瞬间甚为精彩。

就这?

这也值得英格兰人念念不忘回想半天,他们平日吃的到底是啥啊?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